一、 栗蘑简介栗蘑,学名灰树花,又名贝叶多孔菌、莲花菌、云蕈属担子菌亚门。栗蘑是栗子产地特有的一种食用菌。栗蘑一般生长在栗树下土壤中,是老年栗树根部繁殖出的真菌。栗蘑为丛生,呈云片状,白色或灰白色。一簇栗蘑一般约一二斤,有的达三四斤。21世纪70年代以前,栗蘑还只是野生繁殖。一般在七八、月份的三伏天气,特别是阴雨连绵季节,正是采集栗蘑的大好时机,在板栗树林中常能采到新鲜的栗蘑。栗蘑形态婀娜,层叠如莲,闻之香气沁脾,食之脆嫩爽口,具有独特的口味和齿感。栗乡人历来把难得采到的栗蘑送给远在外地的游子,或当贵客临门时,才拿出来待客,以表盛情。 上世纪70年代以后,有人开始试验栗蘑的人工栽培。1992年,迁西县科技部门利用“仿生”法人工培植栗蘑,取得成功。经过大力开发,栗蘑产业逐步扩大,现已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栗蘑养殖大户遍及全县。据农业部质量检测中心分析,河北省迁西县人工栽培的灰树花,其营养和口味都胜过号称菇中之王的香菇,可烹调成多种美味佳肴,是极其珍贵的高档食用蕈菌。 二、栗蘑营养成分。 栗蘑味道鲜美,自身无特殊味道,一般为清香略带甜味,在烹调中,便于调味。栗蘑可以鲜吃,也可晒干后贮存。栗蘑吃法很多,可作汤、炒菜、凉拌。人们都说栗蘑在猪肉里猪肉味,放在鸡肉里鸡肉味,而且比肉味更鲜美、更清香。栗蘑不仅味道好,而且高蛋白、高营养、低脂肪、低热量。栗蘑具有极高的医疗保健功能。据文献记载,它有抑制高血压和肥胖症的功效;由于富含铁、铜和维他命C,它能预防贫血、坏血病、白癜风,防止动脉硬化和脑血栓的发生;它的硒、铬的含量较高,有保护肝脏、胰脏,预防肝硬化和糖尿病的作用;硒含量高,使其还具有防治克山病、大骨节病和某些心脏病的功能;它兼含钙和维生素D,两者配合,能有效地防治佝偻病;较高的锌含量有利大脑发育,保持视觉敏锐,促进伤口愈合;高含量的维生素E和硒元素配合,使之能抗衰老、增强记忆力和灵敏度。灰树花还是引人注目的抗癌药源,一方面,较高的硒含量有抗御癌肿的作用,尤其是所含灰树花多糖(Grifolan),以β- 葡聚糖(glucan)为主,其中抗癌活性最强的带6条支链的β-(1,3)-葡聚糖占相当大的比重,据说比已经面市的香菇多搪(Lentinan,日本的PSK,)、云芝多糖(上海的PSP)等有更强的抗癌能力;同时它又是极好的免疫调节剂。作为中药,灰树花和猪苓等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肝硬化腹水及糖尿病等,是非常宝贵的药用真菌。 三、栗蘑的发展前景 近二十年栗蘑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迁西栗蘑栽培技术已日趋成熟。目前,已发展成拱棚栽培、大棚栽培、栗蘑与栗树的科学套作栽培等形式。树、菌间作可谓各扬其长。栗蘑呼出的二氧化碳,被栗树吸纳;栗树释放的氧气又为栗蘑所吸收。栗蘑喜阴,栗树的繁枝茂叶为它遮阳挡雨,栗蘑根部浇的水,也补充了栗树所需的水分;雨季来临,栗蘑的田埂、水利设施,可用来蓄水与排洪,以防止水土流失;栗蘑收过四茬后,菌块留在地里,可成为土壤中富含营养的有机肥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栗树的根部吸收。小区域内的循环经济利用,栗树枝变废为宝;栗蘑与栗树的优势互补,实现了双丰收。栗子千粒重提高8—10%左右,单位面积提高20—30%左右。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营养了土壤,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思想观念的改变,迁西县时刻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目前,迁西县全县栗蘑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年产量达20000多吨,产品不仅出口日本、韩国,还在北京、石家庄、保定、承德、唐山等多个地区热销,年产值4亿多元。 迁西栗蘑菌业逐步实现产业化,成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树上长金---迁西板栗,地上生银---迁西栗蘑”说法,道出了目前迁西广大农民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