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英杰血铸丰碑 ---- 江苏女英烈倪淑英短暂而壮丽的一生 倪冈 引言:她,一个苏州的小学教师,一个殷实家庭的长女,当年为了祖国之存、民族之续、人民之生,与千万革命先烈一样舍弃一切乃至生命。直至她为国捐躯72年后,其牺牲和长眠之地才得以寻到,其壮烈牺牲的细节真相才得以揭晓,其陵墓和纪念碑才得以建起……。她,就是江苏抗日女英烈、我那从未谋面的亲姑妈-----倪淑英。 倪淑英(又名宋维)烈士,1916年10月出生于苏州吴江松陵镇。她1928年考入江苏省立苏州女子师范学校,1934年毕业,先后从教于苏州吴县县立新阊小学(今苏州市学士中心小学)、上海中振小学、苏州吴江钮汇小学。1936年参加革命, 1937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奔赴延安。1943年在党领导的秋季反日寇扫荡战斗中,于太行山区河北省涞源县桦木沟壮烈牺牲,年仅27岁。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向其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发的“革命烈士纪念证”。 传承家风明理择善 倪淑英成长在一个三代同堂的书香人家,接受着“读书明理,择善而固执”的家风熏陶。其父亲倪孟长(字荻舟)先生为苏州工业专科学校教师、印染专家。他曾在1919年当时国家的最高学术刊物《科学》和相关报刊上发表译著《中国制纸法》,为挽救我国造纸工艺文化遗产奔走呼号;也曾在1924年任中国红十字会吴江城中分会资产委员,为诊治、救护战争中的伤病员和百姓而操劳。父亲践行家风给倪淑英的人生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天资聪慧的倪淑英,勤奋好学、能歌善舞,先后就读于吴江松陵镇城西关女子小学、吴江同里镇女子小学。1928年十二岁的倪淑英从吴江县立中学毕业,并考入江苏省立苏州女子师范学校,开始了影响其人生的六年学习生涯。她读书用功、成绩优等,且学习兴趣广泛,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教育等学科,特别爱看茅盾、叶圣陶等进步作家的作品,从中汲取知识,开拓视野。并受到罗琼(解放后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进步教师的教育和帮助,因此较早地接受了先进思想,不断追求进步。1934年18岁的倪淑英临将毕业,她凭栏深思,谋划着今后人生道路该如何走才更有意义?! 三尺讲台胸怀壮志 人的一生往往会因在某一节点上的触发而改变其人生的走向。当年在苏女师,从小授受有“读书明理,择善而固执”家风家教的倪淑英,就是受了罗琼等进步教师的影响,较早的接受了革命思想教育,确立了爱国为民的胸怀和信念。毕业后,她走上三尺讲台,薪火相传,她不仅对自己的学生倍加爱护,视学生如同子弟,更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灌输爱我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思想和志向。三年教学生涯深得师生赞许和敬重。至今还留存有多张80多年前与学生、同事合影的照片,及师生赠予“倪先生”、“淑英老师”的个人照片107张。 1937年在上海教书的倪淑英,积极参加党领导的外围组织所开展的各项抗日活动;“七·七事变”爆发后,她,受党组织的委派从上海回到家乡吴江,组织发动回乡青年学生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她充分发挥自己组织和表演的才能,带头走上街头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战文艺节目,并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田间乡村进行宣传,以唤起人民群众的抗日激情;她,主动参与各项支援抗日前线的后勤保障工作,还学习父亲参加红十字会工作,积极参加安置和救护淞沪抗战前线撤下来的伤病员等工作。在祖国即将沦丧、民族将要灭亡的关键时刻,倪淑英认定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于是她下定决心跟共产党走,一心扑在抗日救亡工作的第一线,经受住了组织考验,1937年冬,倪淑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救中华寻求光明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肆侵华。不久,日寇又在上海挑起“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打响“淞沪会战”。是年8月16日,日寇在苏州扔下第一颗炸弹,苏州、吴江将相继沦陷。诺大的中国已放不下一张课桌。因不忍日寇残暴蹂躏,11月,作为长女的倪淑英有意与父亲一起,将全家撤离安顿至湖南长沙。到了长沙,她找到党组织,并主动要求到难民收容所帮助工作。在长沙,她亲眼看到在战火和血泊中苦难流离的同胞,还看到一批批热血青年纷纷走向抗日前线。国难当头,责问我将如何?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拯救水深火热中的亿万同胞,作为共产党员,她决心要到抗日前线去,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1938年1月8日,在倪淑英的刻意安排下,拍了她人生最后一张全家合影照片。她微笑着面对镜头,向亲人告别!1月13日,她在填写完“教育部战区中小学教职员登记表”后,一刻也没耽搁,毅然决然地舍弃人间天堂苏州、舍弃稳定安逸的教师职业、舍弃殷实富足的家庭,还舍弃了与家人共度最后一个春节的团圆机会,于春节前夕,离开长沙,北上汉口,奔向她心中向往的地方。 奔赴延安经受淬炼 倪淑英到汉口后,找到了原苏州女子师范学校的老师罗琼同志(已是中共地下党),仿佛心里骤然升腾起一缕曙光。同年3、4月间,经罗琼同志接线,他们取道西安,历尽艰险,终于在1938年春辗转来到她一心向往的革命圣地——延安。 在延安,倪淑英先被安排在陕北公学学习,并于5月在宝塔山下拍了她在世上最后一张单身戎装照片。学习结束后,她被分配去陕西省栒邑县陕北公学分校任38队队长,之后又在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党委负责妇委工作。 授受有“读书明理,择善而固执”家风家教的倪淑英,平易近人、关心同志、团结互助的革命情操在革命摇篮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当年年仅18岁的张本鸿同志是倪淑英目前唯一尚健在的战友。今年已97岁高龄的她,终身难忘在那1938年的深秋,北国的延安天气十分寒冷,寒风刺骨,她却只穿了身单衣。淑英大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毅然决然地舍弃自己穿的呢大衣,剪短后给她穿上,还将剩下的一截,做了双棉鞋给她御寒!张本鸿还忘不了,在组织上任命她与倪淑英搭档任陕北公学38分队指导员时,听到一些流言蜚语,气得哭着冲到大雨滂沱的屋外。是淑英大姐将她拖进屋里,边用毛巾擦去头上的雨水和脸上的泪水,边耐心地批评开导她,并表示帮助她当好指导员。使她感受到了自离家以来,所得到的最大关爱。那张她与倪淑英等三人在1938年春拍摄于延安的合影照片,精心珍藏在身边近80年,就是为纪念她那可亲可敬的“淑英大姐”! 1939年倪淑英与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张国坚同志相识、相爱并结婚。年底她奉命随同爱人从延安来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先后担任冀中和晋察冀边区公安局机要秘书和秘书副主任、主任等职。 此时刚满13岁的杨志毅同志被派来任倪淑英的勤务员。放羊娃出生的他不识字,倪淑英就找来钢笔和书本,一笔一划地教他认字写字。还找来革命书籍给他讲革命历史故事,用革命先烈的事迹教育鼓励他。使这个苦孩子懂得了革命道理和如何做人。后来杨志毅说,我能写个信、读个报,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都是恩姐倪淑英教的啊! 1940年夏天,部队行军露营野外,蚊虫叮咬难以入睡。倪淑英硬是将小战士拉进部队配发给自己的蚊帐里睡觉。这一年的冬天,部队在反日寇大扫荡的行军途中,涉水过大沙河,战士们都撸起裤管蹚着冰冷刺骨的水过河,倪淑英就把自己骑的马让给体弱的战友。 由于倪淑英对党无限忠诚,工作认真踏实,坚持原则,为人正直,对同志有火一般的热情,深得领导赞誉和战友们的爱戴, 1940年底被评为边区公安局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1940年冬,鉴于抗敌斗争的严峻形势,为不影响工作和战斗,倪淑英与爱人张国坚商议后,毅然决然地舍弃对亲生骨肉的眷爱,将他们唯一的、刚出生仅两个月的儿子,托付给当地干部寄养到河北省定县的一位老乡家里。(直到1945年1月,倪淑英牺牲一年后才接回父亲身边。) 1942年侵华日军对我边区根据地发动“五一大扫荡”,我军在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将军(解放后授开国上将)指挥下,在河北省威县掌史村展开了“掌史突围战斗”。仅用一个团的兵力抗击三千日军,取得了两千军民安全突围的胜利。倪淑英是边区公安局参加这次战斗的唯一女同志。 延安,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八路军,是英雄辈出的队伍,倪淑英在这革命的大熔炉里淬炼,充满自信,更加坚强。 践行信念血洒太行 1943年9月,侵华日军华北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亲自组织指挥3000多日军,对我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展开了野蛮残酷的秋季大扫荡。我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倪淑英的爱人张国坚时任晋察冀边区公安局局长,任务繁重紧张;而身为边区公安局秘书主任的倪淑英和李天焕副局长(解放后授开国中将)的爱人刘涑都有孕在身,不能随大部队行动。组织上便决定她们参加由9名同志组成的特别工作组,其中有杨志毅、随队医生,以及涞源县公安局长王政阁、边区公安局干部刘义等五位负责保卫的同志,坚持在河北省阜平、涞源两县交界的太行山区北麓的神仙山脉开展游击活动,与敌周旋。倪淑英拖着沉重的身子,不吭一声,坚持跟上队伍。 在转战中,杨志毅突患重病,高烧不退危在旦夕。倪淑英毅然决定舍弃医生准备给自己生孩子时用的唯一消炎针药,命医生给杨志毅用上,使他转危为安。 在神仙山的北坡有一条山沟叫“桦木沟”,依沟而建有一个小山村“桦木沟村”,村四周都是山,且山外有山、高山环抱,层峦叠嶂。这是我晋察冀边区较为安全、隐秘的根据地之一。是年9月中旬,特别工作组在神仙山上,迂回周旋了二十多天,于10月上旬辗转来到桦木沟村,宿营在村东头靠路北的第一户带院子的房子里,倪淑英、刘涑准备在此待产分娩。 只有三十多户的小山村,当时驻扎着我晋察冀军区医疗队、军区休养所、军区供给部的后勤仓库、晋察冀边区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前身)、抗大二分校的学员,还有部分边区党政干部和留守的村民。此时,军区由600多名伤病员组成的五个伤病连,在22团团长左叶将军率领的两个连护卫下,也来到桦木沟村。至此,在这小山村及村四周山上,宿营和露营的军民达近千人。 10月12日凌晨,当地汉奸胡景秀趁着夜黑风大引领300多个鬼子,包围了自扫荡以来敌人从未到过,更不敢贸然偷袭的小山村----桦木沟村。我八路军哨兵及时鸣枪示警,顿时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鬼子在村东口南面山上、村北山顶和村西沟口架起了机枪。 这时和衣而睡的倪淑英及其战友们,听到枪声,迅即起身。她首先想到的是:保护党的机密和战友的安全。倪淑英一边与杨志毅一起销毁随身携带的党的机密文件和干部名册,一边指挥战友陆续从后窗翻出院墙,爬上后山,趁夜黑分散向西突围。由于要销毁文件和干部名册,掩埋机密文件包耽搁了时间,加之天黑无路、山上杂树灌木丛生,又怀有身孕,倪淑英和杨志毅落在了战友们的后面。 走了约2、3里地,来到一条干河沟边,突然,一颗子弹打伤了倪淑英的右手,杨志毅立即替她包扎。这时返回来找她们的刘义同志,一边扶起倪淑英一边对杨志毅说,你掩护我们先走。于是杨志毅殿后,在向尾随来的零星敌人扔了颗手榴弹后,也迅速向西撤。 当倪淑英在刘义搀扶下,来到村西面的山上,一块背靠西山头、右傍南山沟、左依北山坡、坐西向东的大石头旁时,天快放亮了。此刻,他们已经突围到了村西2、3里外,再往西已经没有了敌人。 受过“读书明理,择善而固执”家教家风熏陶、有着心系人民关爱他人品性、特别是有过1942年“五一大扫荡”中“掌史突围”战斗经历的倪淑英,面对村里近千军民正在顽强突围的激烈枪声,一个“配合掩护战友老乡突围”的念头油然而生。她随即与先期来到大石头处的战友刘涑、王政阁,及刘义商议,毅然决定舍弃生的希望,留下来吸引牵制鬼子,配合掩护近千军民突围! 当杨志毅随后赶来时,看见倪淑英她们四人已隐蔽在大石头后面,也想钻进去。这时,倪淑英却严肃地对杨志毅说:“你快走,要留个人好给机关报个信。”年仅17岁的杨志毅不知缘由,但又深知自己勤务员的职责,不愿走。倪淑英则严厉地说:“我命令你走!”同时用未受伤的左手一把将杨志毅推下右侧的南山沟。 之后,倪淑英返回大石头,毅然决然地挺身在大石头西北面的最外侧,此时,她要舍弃自己的有孕身躯,以护卫共赴黄泉战友最后的尊严!倪淑英与刘涑、王政阁、刘义一起用随身携带的手枪、手榴弹,主动向敌人发起猛烈的射击。激烈的枪声、爆炸声吸引来数倍于己的鬼子,向他们发起一次次进攻,勇士们居高临下顽强反击,十多个鬼子被击毙在掩体大石头前。 此时的倪淑英清醒地意识到,“光荣的时候到了”,遂将贴身携带的极机密文件和爱人张国坚的照片嚼碎吞下。不知,此刻她是否还会想起远在大山之外、应该会叫妈妈的三岁幼子?!可是,为了掩护近千军民胜利突围,四勇士已决心舍生取义、献身成仁!..... 恼羞成怒的鬼子调来机枪、小钢炮,气急败坏地迂回到大石头西北方向的山顶,从左侧后翼自上而下对四勇士猛扫滥轰,倪淑英、刘涑、王政阁、刘义四勇士瞬时身中数弹全部壮烈牺牲。 由于四勇士的配合掩护,这次突围战斗,我八路军仅以牺牲26人(大多数为重伤病员)的较小代价,赢得了近千军民的突围胜利。而未能得逞的日军歇斯底里大发作,烧毁了我军的军需仓库和村里的所有房屋、抢光了村民的家禽、家畜、粮食,损失十分惨重。这就是之后被当地政府称为的“桦木沟惨案”,我军史上则称为“桦木沟突围战”。 战斗结束后,杨志毅奉命带领边区公安局手枪队长等人,前来掩埋安葬烈士们。他们在老乡家里收集了几口薄棺材和一个衣柜,将烈士们入殓安葬。入殓前杨志毅将倪淑英烈士脸上已干结的血迹擦干净,理了理她的军装,细心地数着弹孔:一、二…,从头到前胸再到后背共中七弹,加上右手上一个,全身共中八弹!比其他战友多中四、五弹。可见当时战斗是何等艰苦惨烈、烈士们又是何等英勇顽强! 当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解放后授开国元帅)得悉此事后,震怒下令:挖地三尺也要把汉奸抓回来!当地武工队遵命乔装打扮,混入日寇炮楼将汉奸胡景秀诱捕回来,予以公审枪决。 深深缅怀千古流芳 烈士已去,魂魄犹存。尽管当年倪淑英等四勇士进村是为待产分娩,配合掩护近千军民突围是她们党性使然的自觉行动,领导不知;四勇士商议决定时,杨志毅不在现场,当年唯一活着的见证人不晓;加之四勇士没一人幸存,其英雄壮举半个多世纪鲜为人知!但,这一史实没有被人民忘记,这块血铸的丰碑没有被历史尘埃所淹没! 烈士家人没有忘记亲人倪淑英。建国后,他们四处寻觅倪淑英。终于在1951年,通过已是全国妇联领导的罗琼同志,找到了已是国家计委领导的倪淑英爱人张国坚同志,初知倪淑英的牺牲概况。1982年,又找到了当年唯一活着的见证人、倪淑英的勤务员杨志毅同志,整理出他的口述回忆录,进一步了解了倪淑英牺牲前后的一些情况。 烈士的战友及其子女们没有忘记倪淑英。尤其是:2015年,当年亲自指挥桦木沟突围战的左叶将军的子女们,依其父亲回忆录撰文写道:倪淑英她们为了“掩护战友们的转移,减少村里的人员伤亡,”而壮烈牺牲;2016年又寻得了极其珍贵的史料:1958年出版的纪实性诗集《游击草》,作者时任晋察冀边区参议院副议长的董鲁安同志。其在《闻客述桦木沟之变》一诗中强调:倪淑英(宋维)是“护持断后”、“掩众突围”而从容献身的!至此,倪淑英等神仙山四勇士壮烈牺牲的细节真相终于抖落掉历史的尘埃,大白于天下!2017年,当年英烈们抗敌的阵地遗址和烈士长眠地,被冀中抗战研究会正式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革命老区的人民没有忘记倪淑英。他们坚持守护烈士牺牲地70多载,年年清明去烈士长眠地烧纸祭拜。2015年涞源县委县政府在冀中抗战研究会的帮助下,在烈士长眠之地修建起了烈士陵墓,在当年抗敌阵地前矗立起了纪念碑。 家乡苏州人民更没有忘记倪淑英。他们在苏州和吴江的烈士陵园,陈列了倪淑英的遗像、遗物和英雄事迹展板,供家乡人民瞻仰缅怀;倪淑英早期从教的百年老校苏州市学士中心小学,建起了“淑英广场”,矗立起倪淑英烈士塑像,命名了“淑英图书馆”,并成立了由江苏省少工委命名的少先队“倪淑英英雄中队”,每年都要举行祭奠抗日英烈倪淑英老师的活动。2016年暑期,学校组织专题夏令营,师生们沿着烈士的足迹登上神仙山,将“倪淑英英雄中队”的少先队队旗飘扬在英烈牺牲、长眠之地的桦木沟上空,将四勇士的英雄壮举昭告天下! 倪淑英以其27载短暂的生命历程,用热血铸就了她“有理想有担当、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短暂而壮丽人生的丰碑! 淑女英杰血铸丰碑,巾帼垂范浩气长存! (作者系江苏省科技厅退休干部) 2017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