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从黄土高坡延安到太湖明珠无锡的距离。 25年! 这是延安与无锡两地从1997年确立帮扶协作关系伊始到现在对口合作关系的时间跨度。 25年的相扶、25年的牵挂,早已让两座“千里结亲”的兄弟城市,心更紧、情更深,大家同唱《太湖美》,共饮延河水。 教育:25年的接力赛 “我们将在无锡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奔向未来。”今年3月5日,跨越1700多公里的路程,来自宜川县的白小凯和同学们正式开启了一次特别的工作、学习之旅,他内心对此充满期待。 白小凯的期待,受益于多年来苏陕教育协作的努力。 宜川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同时也是无锡市新吴区挂职干部的张凡明接受采访时介绍,为了拓展教育帮扶的新模式,经过两地协调,他们首次推出了“苏陕协作智能制造班”,动员了40余名有志于继续提升学历的宜川县职教中心中职毕业生到无锡“远程连读+异地就业”,将无锡的优质职教资源运用到帮扶工作中,帮助革命老区的年轻人更高质量就业,拥有更为体面的工作和未来。 这40余名中职毕业生将免费进入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就读高职班,通过“远程连读”的方式实现从中专学历到大专学历的升级。 为了保证帮扶工作的实施,相关方面专门邀请从事对口就业帮扶的无锡久盛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实施,更真诚希望这些年轻人在无锡能够快乐学习、快乐工作,绽放自己的美丽青春。“这是首期班,如果各方面反响很好,我们将继续组织更多的学生到无锡学习。”张凡明说。 在延安,向白小凯一样受益于苏陕协作的学生还有很多。 走进新区江苏中学,400米标准跑道的体育场、现代化的校园设施、丰富多彩的特色课堂……朝气蓬勃的学校瞬间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这所学校是江苏、陕西两省教育的合作项目,由南京市政府与延安市政府合作开办的公办初中。 “新区江苏中学的开办,为延安的教育事业发展添了一把火。”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局长黑鹏杰说。 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副校长黄文武担任新区江苏中学校长,他说:“学校在执行国家教学计划的同时,将借鉴南师附中先进的办学理念、丰富的课程资源、优质的管理经验,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深入课堂教学研究,展现南师附中优质品牌特色。” 新区江苏中学初一年级班主任姜雅妮在参加过苏陕协作教师培训后颇有感触:“新的教育理念让我打开了新视野,从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多个方面都有特别大的收获。” 25年来,无锡对口帮扶延安始终做到“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在教育帮扶上下足无锡功夫,倾注无锡真情,打造“无锡模式”。 目前,无锡已不间断派出240余名优秀教师赴延安支教,援建延安400多个希望工程项目,资助2800余名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投入延安教育对口合作的资金累计达5000多万元。无锡已有36所学校与延安开展结对共建,涵盖了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高中教育、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等各阶段,实现了教育帮扶的广泛覆盖与精准滴灌有机结合。 无锡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范良表示,将优质教育资源与老区人民共享,让延安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是无锡教育人的共同心愿。 医疗:“医”路同心为百姓 2021年10月,一支江阴市援陕医疗队奔赴陕西延安市延川县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在这支由6名医生组成的援陕支医队伍中,有一位身材瘦小的女医生——江阴市人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潘晓华,看似弱不禁风的她,却扛起了本次援陕任务中最重的担子——援陕时间一年,同时肩负医疗队队长职责。 从江南鱼米之乡踏上这片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远离千里之外的家乡与亲人,喝着黄河水,吃着饸饹与馍,面对的是干燥的气候、说着方言的老百姓、陌生的环境和匮乏的医疗资源,虽也有思想准备,但医疗队员还是感受到了想象与现实的差距。既来之则安之,面对困难,潘晓华与队员们丝毫没有退缩,稍作调整后马上投入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