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热线发布西安地区新闻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主页

鲁全星:干什么,就得干好

来源:西北网   日期:2012-07-30  作者:sysadmin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卖粮难成为困扰各级政府和老百姓的突出问题,现实逼着农民走上了“粮变肉”的道路。

    干什么,就得干好,一直有这种信念的鲁全星面对新的机遇又铆足了劲。考察过11个国家、27个厂家之后,鲁全星长了知识、长了见识,也长了 胆识,他深知,再搞小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毫无意义,和国际无法接轨,中国一旦加入WTO,市场就没有你的份额了。他给自己的企业制定了一个超前的目标:高 起点、高标准、国际化!

    走在今天的某集团,代表的是鲁全星的开拓精神。蓝顶白墙的建筑向四外延伸,拥有 养殖厂、饲料厂、生产车间、办公大楼、职业技术学校,最引人注目的还有一座清真寺。而核心的那套屠宰生产线,1997年由中、德、法三国专家共同论证 设计,质量上按照欧盟标准,2000年投入运营,十年过去了,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的农业部长和日本的同行到参观以后大吃一惊:没想到在中国,肉 类消费结构中牛肉只占不到10%的一个国家,能有如此先进的屠宰设备。

    从农场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笔者到生产车间参观了牛肉的生产过程:

    ——进车间之前换穿的白大褂、塑料鞋套和帽子都是专用的,还要经过消毒通道,头顶的消毒灯同时照射着,提醒你不能带任何不洁净的东西进入里面。而工人上岗 前的消毒程序比这还要复杂得多。

    ——进入生产车间,从大玻璃窗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牛被倒挂在生产线上,耳朵上挂着一个写着数字的小牌,这是电脑记录在案的,一旦发现问题,可以根据这个小 牌找到这头牛的所有部位,确保不流向市场。牛的品种主要是西门塔尔。其优点是牛体大,出肉率高;牛皮比较厚,纹理细腻,适合皮革生产。这些牛都在500公 斤左右,架子牛通过3~5个月的育肥,就能达到这个重量。

    ——预剥皮。只要注意观察,就会看到每个工人工位的旁边都有一个小盒,小盒里装着两把刀,似乎还冒着热气。工人每操作完成一次,都会把它的工具放到那个小 盒里,换另一把刀再用。就是在那里高温一刀一消毒,保证不产生交叉感染。工人只需要划一刀,接下来就是电脑控制机械剥皮。机械剥皮的最大好处就是让牛皮厚 薄均匀、张幅大、皮形完整、没有划痕,使得牛皮大有文章可做。

    ——去牛的内脏。牛内脏分成两部分,一个叫红脏,一个叫白脏。怎么分的呢?就是胸隔肌以下的内脏叫白脏,胸隔肌以上的内脏叫红脏,主要是心肝肺。

    ——接下来分成三条同步检验线,牛头挂一条线,牛的红脏和白脏分别放在两条线上,对应的有三队人马对它进行检测。从宰前一直延续到成品,共有21个卫生关 键控制点。

    ——劈半。从德国引进的高精度自动劈半锯,堪称“亚洲第一锯”。有时候你也会看到人工劈半,每个人都有三把锯轮流用,仍是一次一消毒。

    ——预冷。牛肉的PH值是7.2~7.8,预冷之后可以达到5.8~6.0,人吃着一个是口感好,再一个是易于吸收和消化。预冷必须有严格的温度和温度控 制,牛二分胴体在这里悬挂24小时,外皮形成一层风干膜,这层膜能防止有害菌的入侵,经过预冷的牛肉别有风味,而且好熟易烂。

    ——分割车间是劳动密度最大的车间,这里大约有400人,基本上都是农民工,还有一部分下岗工人。从预冷间出来的二分牛体,推出来之后变成四分体,然 后根据不同市场的要求,生产不同的部位肉。一头牛在屠宰分割成本是几百块钱,光是分割这一块,就要用这么多人,而小作坊里只需要几十块钱。无怪乎的牛肉在中国市场上价位是最高的,贵自有贵的道理。

    ——转过一个拐角,走到走廊尽头,可以看到包装的过程。包装膜是特制的,有很多高科技含量在里面。用真空包装机进行包装,先用瞬间的热水对包装膜进行加热 收缩,使外膜和肉紧紧地贴在一起,再冷却后,这个肉就通过传送带直接入库了。这种肉叫保鲜肉,不经过冷冻,保鲜期仍高达70天以上,完全可以满足出口海运 再分销的整个周期。

    ——走下一段楼梯,就到了熟食车间。熟食车间卫生要求更严,也没有玻璃窗可以透视,看不到里面生产的场景。现在熟食有100多个品种,分成清真酱卤、 清真灌肠、清真熏烤肉、棒骨汤等多个系列,在市场上销售形势日趋看好。

    为使产品能与发达国家产品媲美,从牛源的可追溯性、牛源的备案、饲养场建设、牛源的农药残留控制等各方面抓起,按照国家无规定疫病区要求,以养殖示范 园区带动农户饲养,全面实现“订单农业”;选用世界优质肉牛,进行品种改良,提升肉品的品质;跟踪技术指导,解决农民养牛的技术瓶颈,形成统一标准的对接 接口,不出偏差;采用自主开发的、无激素天然谷物绿色饲料进行饲养;用“娇生惯养”来形容的肉牛毫不过分。

    每头牛屠宰之前都要采血,化验牛的健康情况。并且每头牛都有耳号,一旦发现有传染病,可以立即追根溯源,找到发生问题所在区域,及时采取措施,快速阻断传 染源。

    2003年7月,集团在国内肉牛行业首家通过了HACC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认证以及沙特、约旦、埃及、阿联酋、马来西亚和俄罗斯等国家进口食品认证和注册,突破了挡在众多企业面前的“技术性贸易壁 垒”。

    一流企业出标准。全过程的“标准化”控制有效保证了牛肉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并为拓展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已经在黑龙江、河南、实现OEM。

    纯洁无杂谓之清,真诚不二谓之真”,清真特色,走向世界的金钥匙

    早在1999年,建设工地上,这边那套“十年世界领先,二十年不落后”的屠宰生产线正在紧张地安装和调试,那边又矗立起一座庄重典雅的清真寺,能同时容纳上千人做礼拜。企 业自己建这么大的清真寺,在全国是首开先河。

    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人始料不及:2000年1月,盛大的投产庆典,巴勒斯坦、阿曼、巴林、突尼斯、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黎巴嫩、约旦、沙特阿拉伯、阿塞 拜疆、土耳其、阿联酋等12个国家的驻华大使或商务参赞都来了,当真是盛况空前!一看到清真寺和寺前象征友谊源远流长的“汤瓶”,大使们的眼睛都亮了,一 种强烈的文化和品牌认同感油然而生。清真寺成为皓月走向世界的金钥匙。

    不只是清真寺,整个生产过程都融入清真教义,做到形神俱备。作为中国伊协认定的首家穆斯林放心屠宰单位,和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指定生产企 业,创造性地将传统的清真安乐屠宰方式搬到车间来,并升华为特色的屠宰规范。一流的设备水平、过硬的技术能力、规范的工艺流程,尤其是清真品牌的定 位,令这些远道而来的穆斯林客人们对的品牌和实力刮目相看。

    打开中东市场后,“航母”开始了扬帆世界的征程,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和俄罗斯已经向社会张开热情的怀抱,国际销 售版图已经扩大到21个国家和地区,现在一个月的出口额相当于2001年6个月的总量。“China百德尔”得到广泛认可,曾 经评估过可口可乐的一家国际知名评估公司给“百德尔”商标评估了5亿美金。由于“品牌溢价效应”,在国际市场上,一吨肉销售价格要比其他厂家高出 600美元以上,四头牛一吨肉,相当于一头牛多卖150美元,约合上千元人民币。

    国内方面,名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年,获得的荣誉称号太多了,含金量也越来越高。2005年,全国十大畅销肉类品牌;2006年,中国驰名商 标,实现吉林省农产品驰名商标“零”的突破;2007年,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中国名牌。这都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此时正如皎皎明月,在国际、国内的商海舞台上清辉漫溢,一轮独秀。

    依靠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垄断神话

    如果说质量是生命,市场是带动腾飞的龙头,那么科技创新就是不断发展壮大的“助推器”。

    集团成立伊始,企业的出口产品基本都是冻肉,不但市场价格低,而且还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作为农产品加工行业的一支新军,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上,如何有效 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后来者居上成为集团要面临的问题。

    经过对各类市场信息进行汇集和梳理,鲁全星发现:国际市场对保鲜牛肉的需求较大,并且价格要较冻肉高20%~60%,但国内同行业对此尚未给予足够的重 视。鲁全星决定避开国际市场牛肉产品的同质化,另辟蹊径,积极开发具有较高市场需求和潜力的保鲜牛肉。

    要生产保鲜牛肉,有许多关键技术环节必须突破。鲁全星亲自担任研发组组长,一个个技术难题被攻破,一个个自主知识产权被鲁全星拥入怀中:

    ——“幻觉引导,旋转定位,阿訇主刀,面向麦加,安乐屠宰”。鲁全星首创的这种屠宰方式,更加科学,也更人性化,没有应激肾上腺素的牛肉更加鲜嫩。

    ——在屠宰的过程当中,采用了分级预冷,包括快速预冷和电刺激相结合,使肉预冷排酸的时间由72小时以上缩短到24小时以内,肉本身的干耗由10%降低到 1.5%以下。

    ——6道检验检疫关,21道卫生控制点。有人计算过,检验人员相当于一个中型屠宰厂的全部员工的数量。有效的监管,使员工每一步都能按照科学的方法 去做,包括卫生、工具器具的质量控制、整个环境的温度控制等等,抑制了初始菌的产生。

    ——鲁全星还参与保鲜肉包装膜的研究,使包装材料不断改进,现在使用的七层拉伸共济的复合膜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标准,加上前期的系统控制,使牛肉的保质 期达到70天以上,这是国内最高标准,并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在改良肉牛品种方面,也是科技挂帅,先人一步。国内率先开发肉牛基因工程,引进国际知名的安格斯、西门达尔、夏洛来,再加上吉林当地的优质 黄牛进行改良,研发出了的一代牛、二代牛、三代牛。现在,鲁全星拥有了优良牛源,依靠自主设计研发的、拥有世界11项领先技术的生产线,产品质量跃 上新台阶,生产的中、高档牛肉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远销海外,结束了国外企业垄断高档牛肉市场的历史。鲁全星研发的脚步从未停息,现在他们又向着生 物制品和皮革等附加值更高的领域迈进。

    多年的从商经验使鲁全星认识到,若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如鱼得水,仅凭实战经验和良好的悟性还远远不够,必须具有过硬的本领。因此不论是创业之初没日没夜的 连续奋战,还是在企业跃上新台阶的运筹帷幄中,他从没间断过学习。鲁全星不仅自己学,还要求他的员工学。建立起三级培训体系,包括新员工入职培 训、公司级培训和部门培训。每周三下午都是公司中层学习的时间,雷打不动。有时候观看北大、清华的培训光碟,有时候邀请知名顾问公司就经营理念等问题进行 辅导,每年集团的培训经费都在上百万元。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
       网友                               评论        评论时间
 昵称:
 内容: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此处换一张